人大代表与高校双向赋能共育新人 镇江创新校地协同思政教育模式

423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江苏科技大学,正式启动“代表融入‘大思政’,校地融合育新人”活动。该活动旨在构建人大、学校、社会三方协同机制,通过组织人大代表与思政课教师、学生开展互动交流,着力打造“大思政课”与基层民主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案例。

启动仪式上,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电视片《人民当家作主》,重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光辉历程。全国人大代表魏巧作为思政课特聘教师现场授课,和学生们畅谈人大代表履职经历,描绘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前景,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我自己是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大思政课上跟学生们做了一个宣讲,引导着大学生能够更加的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大的制度机制,包括我们党的创新理论。”魏巧表示,期待青年学子将科技知识应用于农业产业,成长为栋梁之才。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一定能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也定然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与更坚定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健鼓励青年学子莫负韶华,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夯基铸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追根溯源,充分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演进进程;知行合一,以青年的自信担当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代表融入‘大思政’,校地融合育新人”活动,以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门设立了包括镇江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在内的7个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点,并聘请10名在镇的各级人大代表担任思政课特聘教师,10名江苏科技大学一线教师担任人大代表履职助理。活动围绕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促进人大代表与思政课教师双向赋能,实现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双向奔赴。(通讯员:顾宗侠)

本文转自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