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技史研究所全面参与的《千年大运河——流淌的智慧》在央视播出

1214日,中央电视台二套在晚间十点档,以近40分钟的篇幅,播放了《千年大运河,流淌的智慧》。

从科技的视角来看大运河的建设,从水利工程和船的视角来看大运河的运行,二十四史和地方志中有丰富的一手资料。该片突出了江河交汇的文化和科技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大运河的科技智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校科技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昭昭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了策划选题、撰写脚本和调研访谈。

纪录片的制作建立在坚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科技史学科的同仁通过查阅大量古籍文献,深入剖析了大运河的科技文化内涵。近三年来,科技史学科的师生还对身边的大运河河道变迁、5个江河交汇口、丹阳练湖遗址、京口闸遗址等进行了系统考察,深刻理解了古代水利工程的系统复杂性以及大运河船舶运行的艰难与不易。

通过《千年大运河——流淌的智慧》这部纪录片,我校科技史学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人文与科技的交融。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的走向整体是自西向东。作为贯穿南北的中国大运河,本质上是工程科技的集合体,其文化的核心密码不仅是人文的,更是科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波指出:在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引领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走向了公众。《千年大运河——流淌的智慧》的播出,不仅是对大运河文化的致敬,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的传播。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致力于“两个结合”的研究、阐释和传播,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进一步建设好科技史学科。

(作者:阚为 审核:郭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