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持续奋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思政课教师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对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描绘出一条确定的光明发展道路,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乃至世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发挥理论优势深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昭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思政课教师要胸怀大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尤其要开展好集体备课,研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具体内容、精神要义和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向大学生讲清楚“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阚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目标,擘画了“十五五”规划宏伟蓝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主动精神。我们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也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校“双高协同”高质量发展大局,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切实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的育人效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黄晓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的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老师开展理论学习、宣传阐释和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围绕全会精神开展集体备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更要立足岗位谋划今后五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动推动学习成果向工作实效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孙洪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自1953年我国制定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适时制定了十四个五年发展计划,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是继往开来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孙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精神蕴含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考量,彰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研究者和践行者,我们更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李树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重在三个践行:一是先学一步,在理论武装上走在前。深刻把握全会核心要义与战略部署,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为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夯基固本。二是融入课堂,在理论阐释上求实效。将全会精神作为鲜活素材,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感悟思想伟力,增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三是躬身实践,在立德树人上显担当。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实践,为强国建设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孟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会研究了“十五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等议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最大“形势”和“政策”。形势与政策课是向大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主渠道。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加强学习,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联系起来,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坚定“四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孙玉婷: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深受触动。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置于“十五五”规划的核心,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从国家战略层面印证科技并非单纯工具,而是深刻塑造社会形态、驱动文明演进的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加明确自身使命:既要阐释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更要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他们成为兼具创新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科技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静如: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技自立自强”的论述让我联想到近代“科学救国”的历史回响。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多年的追赶之后,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自觉去回答“如何引领未来”这一时代之问。这背后是我们党对科技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学习全会精神,让我更加坚信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青年一代要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者:贾茹 审核: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