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代表融入‘大思政’,校地融合育新人”重要工作推向深入,发挥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9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专题备课会。
参与专题备课会的思政课教师均为镇江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履职助理,他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围绕《历史是怎样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的基石与守护者》《人大备案审查的中国实践:历史·内容·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成为“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镇江市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启示》《镇江人大立法这十年(2016—202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在我们身边?》等课题,从教学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开展等环节,系统介绍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并相互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思政课教师担任人大代表履职助理,人大代表兼职大学思政课教师”是一项双向奔赴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期邀请了全国、省、市各级人大代表进校园,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广受学生欢迎。同学们一致认为,人大代表来自不同领域,是青年学生的榜样,他们的成长不仅和伟大的时代交相辉映,而且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自身奋斗的故事。
随着“代表融入‘大思政’,校地融合育新人”工作的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饱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大气磅礴地培塑学生的“道路自信”,才能守正创新担任好人大代表履职助理。据悉,此次专题备课会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进一步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专题教学展示活动,向着开发精品课程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作者:黄洁沁 陆佳妮 审核: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