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思政课:由国家公祭日看抗日战争

12月13日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利用思政课堂这一引领思想的主阵地,为学生讲述“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和意义,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承担使命,矢志复兴。

1607934880463356.jpg

83年前的那个冬天,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南京军民实施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致使30余万同胞生命消逝,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遗忘历史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国家。”时间可以抚平战争的阵痛,但岁月无法消磨历史的记忆。“今天,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不仅是为了铭记来时的路,更是为了走好当下的路、照亮前行的路。”讲台上郑建锋副教授动情讲述。孙洪军副教授则从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到全国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纪念活动的介绍,激励青年学子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同学们纷纷表示,重温历史、感怀初心,以更高昂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磅礴力量。

1607934913926117.jpg

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使青年学子在重温历史、追忆过去中涵养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青年学子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李英姿)